心若在 梦就在
发布时间:
2018-06-26
也许今天将会成为我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的日子,感恩前两天浙江大学褚良才(哲学)教授在博研教育的精彩授课,我深受感应和启迪。庆幸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心,筹划了未来三十年的梦并聚焦了方向;
也许今天将会成为我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的日子,感恩前两天浙江大学褚良才(哲学)教授在博研教育的精彩授课,我深受感应和启迪。庆幸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心,筹划了未来三十年的梦并聚焦了方向;那就是将不遗余力的调研构建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哲学原点,依托当代建筑技术,重构并探索具有中国文化及哲学思想之“魂”的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体系。
身为从业30年的建筑师,同时也随大流了30年,对本民族的建筑和理论体系知之甚少,甚觉惭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的建筑体系失语的现象!一直学习和应用的是西方的建筑体系。跟着别人后面跑怎么会有前途呢?芯片事件就是例证。放着本民族先哲的智慧不学不用也真是无语,确应反省。
综观当今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和规划,与用的是西方的“现代“规划思想和体系,绝对有关系。拆出来的城市又怎么会不雷同呢?拆旧的同时,也拆除了我们心中的记忆,也拆除了那最朴素且最实实在在的文化。又有人质问了,难道城市不用更新了?意大利和欧洲保护古建筑比我们做的好,怎么就说西方的不好?不是西方没好的,是因我们太急功近利,忙着为“丈母娘经济”快速大量开发现代“养鸡场式“的房产,没学到人家好的而且反而还丢掉了自己那更好的思想体系。城市更新是必然的,用什么样的理论体系更新才是重点。
本人只是建筑师,本无资格评论城市规划。当今国内城市规划沿用的规划理论和评价体系是以西方体系为主,这点毋庸置疑,因大学就是这么教的。我认为这是千城一面之源。虽美其名曰现代都市体系,也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号,难道只有西方的体系才是科学的,东方的体系就不科学吗?东方的城市规划的深层理论体系又有多少设计师知晓?没很多人质疑也不能证明这样做是对的,这点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反观。
国内大多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的出发点就不是按东方的世界观和认知体系为基础,再强调一下是理论的源头(如易经)和文化认知(如天地人)出了问题。中国古代是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但有“天人合一“的理念。我们的古建,虽没有绿色建筑说法,但几乎每个建筑都优于当今的绿色评估,我们温暖的木构要比冰冷的混凝土要亲人很多;顺应自然也要比只讲绿色不知要高明多少。当今规划理论虽有绿地、景观、海绵、步行慢行及生态系统等等,看似全面但缺失了来龙去脉的特征,仅注重了这些看似科学的“战术“系统但忘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战略“系统;只记得了建立人工秩序国际化忘了顺应和尊重自然独特性。这就像雅典卫城选址在山上,招风和取水不便。中国建筑多选址在临水的山边,求得挡风和取水便利。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有认知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不同。一个“彰显”一个“顺应”。
学界也有很多传承的智者,但有的人只看到了中国建筑的形式特征,而没有看到其中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文化内涵,换句话说没看到灵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确实失语了!失去或遗忘了东方独有的思想体系何谈民族复兴?我们不要忘了,现存的城市仍然是伟大的祖先们选的,他们怎么选的呢?又依据怎样的理论体系呢?为什么能存在几千年?有一点是肯定的,肯定不是依据西方体系选的址。每个城市的管理者,确实需要读一读地方志,熟知下地方历史而不是只找世界一流的设计公司,这样才能找到独有的有内涵的文脉,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想这样才能承前启后和传承久远。
“不忘初心,弘扬本原“ 文化不是空穴来风,文化亡则民族亡。现开始研习先哲的智慧思想尚为时不晚,弘扬祖先的文化智慧志在必行,重构”中国魂“的规划建筑体系则路在脚下。。。。我们的传统木建筑形式虽被西方摧毁,但心若在梦就在,路虽远仍将砥砺前行。
广告
招租广告位